IMG-3493.jpg
前陣子親子天下向我推薦他們出版的新書:「挺身而教:為孩子尋找優勢,讓更多機會成為可能」,由全球教師獎得主Andria Zafirakou撰寫。我花了些時間看完全書,書中描述Zafirakou如何將她對教育滿滿的熱情與理念,付諸實踐去解決或改善教育界現存困境與挑戰,打破一體適用的教育文化,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性。

我求學時是大學聯考存在的那個年代,當時的國中與高中,很常發生藝術、音樂、體育等其他藝能課程被英文、數學等學科借課的情況,多年後的我因為工作關係,常接觸很多的兒童與青少年,與他們交談中,我發現藝能科目被借課的情況仍常常發生,或是音樂與美術課程改以輪替方式安排於學期課程(如這學期美術,下學期音樂),看了這本書我很意外英國也有類似的重學科輕藝能的教育現象。

我從不認為倡導藝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出藝術家或是以藝術相關領域為謀生職業的人才,而是我深刻體會藝術教育對所有人的價值與重要性不論是作者Zafirakou於書中分享關於藝術教育的親身經歷,還是我在藝術治療中的實務經驗,我們都看見藝術能提供口語之外的另一種表達自我的機會,藝術能幫助調和情緒、緩解內在衝突,藝術的彈性,不若英文文法、數學公式,允許每個人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找到答案,透過創作的歷程,培養耐心挫折容忍力、發掘個人特質與優勢、並看見多元價值與各種可能。一如Zafirakou在書中提到:「我們教給學生的,不是只有自己的學科,還要讓他們具備面對人生其他領域的能力。」這些才是藝術教育與其他學科一樣重要的原因。

另外,我也想要藉此釐清,藝術教育與藝術治療不同之處。有創作經驗的人應該都感受過藝術療癒的力量,但療癒的藝術不等同於藝術治療,這是在台灣很常被誤解之處。儘管Zafirakou運用藝術幫助學生,但她在書中數次提及,教師所受的訓練不足以有充分的能力與資源去支援特殊學生或情況(如兒少保護案件);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Zafirakou亦表示,雖然她能從學生創作中發現不尋常的端倪,但卻無法清楚背後的故事,也不確定如何更深入引導學生處理議題,因而向輔導老師尋求協助。藝術治療師除了具有藝術相關理論與技能外,同時也接受完整心理相關如精神病理學、藝術心理衡鑑等訓練,再加上臨床實務經驗,才得以運用藝術治療助人。教師是與學生密切接觸的第一線重要人員,若能在察覺到學生異狀時,適時通報或轉介適當資源,由藝術治療師或心理師進一步協助,各司其職,互相合作,共同為莘莘學子打造一個安全滋養的環境、期能讓所有學生在身心健全發展下安心學習與成長、發揮所長。

關於「挺身而教:為孩子尋找優勢,讓更多機會成為可能」,更多書籍資訊請參考親子天下網站~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products/3955

#歡迎分享或引用本文,請註明出處。
#本文由台灣藝術治療師金傳珩撰寫(聯絡信箱:aukingfju@gmail.com),本人並未於雪花新聞發表任何文章,亦未同意授權雪花新聞轉載本人痞客邦部落格「極光的藝術治療天地」(http://ataurora.pixnet.net/blog)所有文章、圖片,特此聲明。

arrow
arrow

    ataur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