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7714.JPGIMG_7707.JPG

這不是一本讓你看的書,而是一本要你動手畫的書。

上個月方言文化向我推薦他們的新書:「撫平焦慮與委屈受傷的『情緒素描』:把內在感受投射紙上,釋放身體負能量,為自己找回平靜、自在與放鬆」,一開始引起我好奇、想要閱讀的是,作者Sheila Darcey不是藝術治療師,但這本書卻有美國重量級藝術治療師Cathy Malchiodi的推薦(台灣翻譯了不少由她主編或撰寫的藝術治療書籍)。

本書作者認為「詩意素描」(SketchPoetic),能幫助探索與表達情緒,並可成為自我照顧的方式。這裡的「素描」並不是指一般對事物寫實描繪的那種精細素描或速寫,而比較像是用筆與紙即可進行的自由塗鴉繪畫。本書沒有艱澀的理論,而是透過21個主題的實作練習,帶領讀者透過創作探索內在。

這不是一本讓你看的書,而是一本要你動手畫的書。就像想要真正了解藝術治療的力量,不能只停留在認知上的閱讀,而需透過實際創作體驗。我有些學生向我訴說他有多喜歡藝術治療,可是常常創作才十分鐘就結束了, 然後眼巴巴地望著我、等我給他指引或答案 ; 也有督生不斷透過書籍文獻跟我討論理論,卻鮮少投入時間創作。創作會自己說話但你必須付出時間心力與其相處,才能聽見她的聲音。一如達賴喇嘛在「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書中多次提及,很多人希望可以找到快速有效的方法立即得到平靜,但唯有慢慢練習與培養,才能消除內心痛苦。

接下來,我將分享自己依照本書動手畫的經驗。一張是「在焦慮中素描」, 另一張是對應的「滿懷期待的素描」,畫完兩張圖後,我依書中提問將兩張圖做比較,兩張圖都有圓形與尖角的視覺元素,但卻有迥然不同的視覺呈現:

凌亂的圓 vs. 整齊的圓

僵硬的尖角vs. 流暢的尖角

滿版的焦慮vs. 保有空白與開放的希望

困住感vs. 流動/自由感

只能從單一方向看的畫(單一思考)vs. 能從不同角度看都像正面的畫(多元視角)

這樣的創作有助於識別情緒、允許自己表達情緒,也能透過創作歷程舒緩情緒。(我想我無需特別標註,大家即可從我的畫與上述文字描述,看出哪張是焦慮素描,哪張是期待素描。)

我個人的背景與專業,讓我平時常運用創作照顧自己,常追蹤我粉專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喜歡色彩,即使悲傷也不愛用黑色,所以當我只能用黑筆跟白紙創作,我感到不太自在 ; 我也不是完全認同這本書的一些「規範」,譬如需用不能擦拭的黑筆、作畫時間與頻率的限制作畫時可否聽音樂等等因此對於平時已經很熟悉運用創作表達內在與自我情緒的人,我覺得可以不用完全拘泥於書中的一些規範或對視覺語言的建議(例如作者建議可以波浪線條代表內心混亂,但其實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視覺元素來表現內心混亂); 但對於想要嘗試創作、透過創作去了解自己情緒,卻不知道該如何下筆的人,這些規範書中所附的視覺圖庫與情緒輪盤就成為一個很棒的指引,再加上只需要隨手可得的作畫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容易開始與上手。

最後必須提及的,創作很療癒舒壓能幫助我們專注當下梳理情緒但療癒的藝術不等於藝術治療本書作者希望大家透過詩意素描「幫助培養識別情緒、處理經歷和了解結果的能力 」,同時也明確表示詩意素描不能取代治療,不應與藝術治療直接劃上等號當你的身心議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達到疾病診斷標準,或是當你透過創作,揭露更多內在自我但卻仍感到困惑或有無法跨越的關卡時建議仍需進一步尋求專業協助

關於「撫平焦慮與委屈受傷的『情緒素描』」,更多書籍資訊請參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2299?loc=P_0001_001

#歡迎分享或引用本文,請註明出處。
#本文由台灣藝術治療師金傳珩撰寫(聯絡信箱:aukingfju@gmail.com),本人並未於雪花新聞發表任何文章,亦未同意授權雪花新聞轉載本人痞客邦部落格「極光的藝術治療天地」(http://ataurora.pixnet.net/blog)所有文章、圖片,特此聲明。

arrow
arrow

    ataur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