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 04 Sun 2022 14:59
順其自然
- Dec 04 Sun 2022 14:57
他人著作分享:「撫平焦慮與委屈受傷的『情緒素描』」
- Aug 01 Mon 2022 10:11
生命不完美 但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美好
- Jun 15 Wed 2022 10:56
你以為的浪費 其實不是浪費
有次我帶領學生用粉彩將鹽巴染色來練習正念與覺察,有學生無法專注當下,表示這樣使用粉彩很浪費,以我自己的經驗,若不是單以粉彩為使用媒材,一盒24色約170元的粉彩可以用好久好久(
- Mar 10 Thu 2022 14:52
2022/3/19 線上工作坊「打開我的包包 看看我自己」

常有人說女人的皮包是秘密,其實不分男女,個人所選擇的皮包/背袋與內裝物件,反映了個人的生活型態、喜好與需求、美學價值、品牌偏好、經濟程度、情感依附等等。講師將以藝術治療的方式帶領參與者,透過自己外出隨身攜帶的皮包/背袋,探索自我的內、外在意象,促進參與者自我覺察,並看見自我的特色與優勢。
- Mar 10 Thu 2022 14:40
2022/4/16藝術治療工作坊-"觀心自在:正念流思靜心瓶"
生活中滿滿的壓力, 大腦總是高速運轉停不下來…
- Jan 21 Fri 2022 16:02
極光觀點:從「挺身而教」一書談藝術教育的價值
前陣子親子天下向我推薦他們出版的新書:「挺身而教:為孩子尋找優勢,讓更多機會成為可能」,由全球教師獎得主Andria Zafirakou撰寫。我花了些時間看完全書,書中描述Zafirakou如何將她對教育滿滿的熱情與理念,付諸實踐去解決或改善教育界現存困境與挑戰,打破一體適用的教育文化,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性。
- Jan 03 Mon 2022 12:29
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關於黏土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以一週工作2天的區域醫院為例,我一年平均可服務約250位兒童(2-17歲),從經驗中發現,不論小至學齡前幼童,大至接近成年的青少年,黏土類媒材(含史萊姆,以下以「黏土」泛稱所有黏土類媒材)總是呼聲最高,最常是兒童首選。我通常會進一步詢問孩子是否嘗試過黏土、玩黏土的頻率、在哪些場域玩過,絕大多數的個案表示黏土很好玩、很療癒,但也常表示其實很少玩黏土,覺得好玩但又不常玩聽起來似乎不太合邏輯,再追問與了解後,常見的原因不外乎是家長擔心把家中環境或衣服弄髒、擔憂媒材具有毒性而不願購買或禁止孩子玩、學校美術課被學科借課或以藝術理論教授、或以繪畫性媒材為主。
- Sep 27 Mon 2021 20:14
全人醫療不可或缺的一環:藝術治療
- Aug 11 Wed 2021 12:00
[新書上市]12種場域的藝術治療實務與觀點分享